这只债基年内第三次大额赎回!部分个人投资者或单季度“躺赚”超57%
5月17日,蜂巢添盈纯债公告称,基金于2023年5月15日发生大额赎回,并于同日起提高A类及C类份额净值精度。
(相关资料图)
记者注意到,这已经是该基金年内第三次提高净值精度,同时也是第三次出现大额赎回,其中在今年1月份时的大额赎回,曾使得单日净值大涨55.44%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基金一季度一直有个人投资者持仓未动,随着基金发生大额赎回,该投资者相当于“躺赚”了净值大幅上涨带来的高回报:该基金不管A类还是C类份额,一季度的涨幅都超过了57%。
年内三次发生大额赎回
蜂巢添盈纯债最新公告显示,因基金于5月15日发生大额赎回,决定自5月15日起提高基金A类及C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八位,小数点后第九位四舍五入。
记者注意到,这已经不是该基金第一次发生大额赎回了,犹记得今年1月份时,该基金就曾公告于2023年1月16日发生大额赎回,并提高净值精度。
不过尽管提高了净值精度,该基金A类份额在1月18日时还是出现了单日净值大涨55.44%的大幅波动,使得该基金的净值从1月17日的1.0359元,瞬间涨至1月18日的1.6102元。
而在4月份时,该基金在4月24日又发生了一次大额赎回,同样也是进行了提高净值精度的操作,彼时该基金A类份额和C类净值在4月26日均上涨了0.22%。
也就是说,从1月份至今,该基金已经发生了三次大额赎回。除了该基金,蜂巢基金旗下的另一只产品--蜂巢丰嘉债券,近期也曾发生大额赎回,并出现净值两日累计上涨超60%的情况。
部分个人投资者“躺赚”
那么,究竟都是谁在赎回呢?
回看蜂巢添盈纯债一季报,主要的赎回来自两家机构,“机构1”在一季度初时持有约2.44亿份,但是在一季度进行了全部赎回,使得该基金的C类份额大幅下降,到了一季度末时仅有约13.77万份。
而“机构2”在一季度初时持有约147.86万份,但在一季度同样也进行了赎回,赎回份额约143.3万份,仅余4.5万份。从基金管理人持有该基金的份额变动来看,与“机构2”的变动完全一致,可以发现“机构2”其实正是基金公司自己。
再从赎回的时间点来看,该基金一季度的大额赎回时间是在1月16日,而基金公司在1月17日至2月6日期间,持有的份额超过了20%,可以发现,“机构1”大额赎回时,基金公司依然持有该基金。
不过据记者了解,基金公司是紧跟着“机构1”进行的赎回,因为机构赎回后,占比被动超标,按照合规要求必须赎回,其实并没有享受到这次因机构赎回导致的净值大涨。
而基金公司赎回之后剩余的份额,虽然已经只有4.5万份,但彼时的占比依然超过20%,直到后来又有投资者进场占比才下降,截至一季度末,份额占比为15.61%。
相比较而言,“个人投资者1”在一季度则是“躺赚”,具体来看,该投资者在一季度初时持有约4.89万份,到了一季度末时仍然继续持有,而该基金由于发生大额赎回,A类份额和C类份额一季度净值上涨分别达57.12%和57.11%。
如果以A类份额1月3日的净值1.0288元估算,该投资者在一季度初的持有金额约为5万元,再按照3月31日的净值1.6154元估算,该投资者的持有金额已经变成了约7.9万元。
虽然看上去回报相当可观,不过这属于偶然现象,不具有参考性,投资者不要去盲目选择基金进行“盲盒”式操作。